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齐鲁晚报专版报道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9.45%

日期:2013年08月02日阅读次数:

2013年7月31日,齐鲁晚报以整版方式,刊发了标题为《就业“畅达”——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达99.45%》,全文如下:

近期,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传来消息,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达到了99.45%,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9.85%。据悉,自建院以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目前,该院2014届毕业生大部分已被用人单位预订。

山东省高职高专评估委员会的专家在该院专业评审中感慨的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抓就业抓到了点子上,抓出了成效,抓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山东省高校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专家在评估完该校后,更是以“三个没有想到”高度赞扬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蓬勃发展的无限活力。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这所年轻的普通高校,靠什么吸引人?靠什么实现了就业率一次次质的飞跃?

三大模式保障就业

模式一:鼓励创业,指导就业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严把育人质量关的基础上,对毕业生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明确定位,全面落实毕业生的去向。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观、价值观的教育,使毕业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帮助毕业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善自我,增长才干。

“最生动形象的就业指导课由谁来上?“当然是已就业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商务学院2013届毕业生小张告诉笔者。近日,学校举办了以“职业选择与工作适应”为主题的校友论坛,嘉宾是该学校前几届的几名毕业生。已经在工作岗位上颇有成就的师兄师姐当年的职业选择及职业经历,引起了大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就业创业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热情。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过来人”的现身说法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对学生即将或者未来就业时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为了更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伊始,学校就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创业园”,在全校开展了学生职业技能实践和“大学生青春创业”活动。这些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微型实体,把学业、专业与职业、创业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获得技能和创新观念上的“双赢”。

模式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从内部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入手,使理论结合实际,反映社会需求,减少了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大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经过双向选择,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毕业后便可直接进入签约单位工作,这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被动适应市场到主动开发未来市场的质的飞跃。提升和扩大了商务学院就业第一品牌的影响力,使学生提前实现了就业。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模式。

学校在北京、天津、济南、烟台、青岛、威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面向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及国营企业推荐学生就业,毕业生可进行双向选择。学校与国内知名大企业中粮集团,世界第二大造船企业—韩国三星重工业(荣成)有限公司,韩国最大机械公司—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国内知名企业烟台张裕、鲁花集团、山东魏桥、山东玲珑橡胶集团、日照钢铁控股集团、蒙牛乳业等企业集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经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达400多处。分别与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威海等地的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每年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12000多个。保障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工作,真正实现了毕业生就业零距离、上岗零适应。

模式三:就业服务,三方满意

学校一直把就业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成立以学院院长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委员会,形成以学校招生就业办牵头各系主任担任就业工作组长保障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体系;制定了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的就业工作制度;形成服务到位,责任到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就业部门、班主任从学生面试、签约、派遣进行全程跟踪和服务,特别是学生离校实习期间的就业跟踪和服务,实行毕业生就业状况月报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热情为用人单位服务。学校坚持为用人单位度身定制毕业生。学校以会计、粮食工程、工程造价、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日语、数控技术、装潢艺术与设计等一批特色专业的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的全面发展,在专业的设置、课程的改革、人才的规格等方面都围绕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建立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种途径寻求毕业生就业的路子,拓宽就业渠道,

“说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万策、踏遍千山万水、忍受千辛万苦”可谓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就业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正是凭着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豪情,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打造了高职教育就业的第一品牌,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就业质量更重要

如果说就业率反映的是就业的量,那么就业质量反映的就是就业的质,即反映了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等。具体到大学生个体来说,就业质量无疑比就业率更重要。

就业率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模糊了个体就业质量的好坏,只要是就业了,哪怕仅仅只是在饭店刷碗,仍然有资格作为就业率中的一个增量。可是,如果大学生都就业于“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之中,好看的就业率数字又有何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这样对笔者说。

近几年,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他校却极具超前意识的就业之路,在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做足了文章。

就业力关注的是学生就业的质量,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在市场中的冲击力和竞争力。个体就业力强整体就业率就好,就业质量就高。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正是正确处里了就业力和就业质量的这种辩证关系,才不沉陷在数字的泥沼中或者沾沾自喜或者潜心“统计”,而是扎扎实实地从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方面入手做好了就业这篇大文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进行人文教育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重需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很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过时,因此,学生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企业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负责就业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双证制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把取得至少一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把“双证”纳入对教学单位的考核当中,加大考核力度。学校实验实训室全天候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造一流环境。目前,在该院学生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导游员资格证书、营销师证书、室内装饰设计员证书、维修电工、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等几十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自建校以来,该院每年都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岗位竞争力。

——人文素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对德育课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加大德育课在学生实习期间的比重,学生辅导员由德育课教师兼任,由此德育课在最后一学期走出校园进到学生实习的工厂车间,学生普遍反映一向平淡的德育课忽然生动具体且容易接受了。该院适时进行课程整合,除在人文课程中夯实文化基础外,还在专业课程中注入人文精神。另外,学校还提出“和谐职业人”的概念,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人文素质和谐统一的人;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修身工程”、“成功教育”、“感恩教育”当中。一位较有影响力的国企老总感慨地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吃苦,一专多能,谦虚谨慎素质高,这样的毕业生将来肯定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书写明天的辉煌

据不完全统计,自建校以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已经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万多名,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之中,有的当上了部门经理,有的成了企业家。实践已经证明并且印证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就业力上下功夫的正确性。

——王毓川,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2010级的学生。在今年5月第三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王毓川代表山东省参赛,夺得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还被特别授予“技师”职业资格。目前,王毓川已被青岛市某国家粮库抢聘,毕业首年的年薪就达到了6万元。

——刘保君,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营销总裁,北京停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该院2000级会计系毕业生,2006年与同学一起创立了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几年时间,积累了几十个行业顶级客户,服务了遍布京城60余个超高端地产项目,并成为首家销售额超亿元的行业旗舰企业。

——宋小华,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2010年毕业。现任青岛和林装饰设计公司法人,工作期间参加过众多大型的设计及施工工程。在校期间曾获室内设计二等奖,在工作期间曾获青岛室内设计优秀青年。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于2011年成立了和林装饰设计公司,公司注册50万元,现有员工100余人。

我们衷心祝福,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这所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年轻高校,一路如歌,再谱高职教育新华章。

版权所有: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网  鲁ICP备09053622号